当前位置: 手心看书 科幻 棺山秘录 永生沙海 :神秘的黄符

永生沙海 :神秘的黄符(2 / 3)

    佟小婉说刚到鄂托克旗时可以用六个字形容:条件十分艰苦。她被分在当地最贫困的一户人家帮助牧羊,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她揣着干粮,每天都要将羊群赶到7公里外的山坡吃草、饮水,在草原上一待就是一天。她说更让人受不了的是放羊时的寂寞,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除了羊,一个人影都看不到,一天也说不到一句话,长年累月,逼得人要发疯。

    草原的寒冷让生活在南方的知青们措手不及。在户外劳动,知青们常常被冻得浑身麻木,下肢甚至失去知觉。有一次,佟小婉因为过度寒冷,先是不停地流泪,后来又不停发出笑声,可她自己却浑然不觉。有着丰富经验的牧民看到后赶紧给她套上羊皮裤。牧民说,被冻哭问题不大,可如果被冻得傻笑就很危险了。

    她说前前后后总共干了25种工作,放羊、盖房、背盐、招羊绒等等。其中最苦的要属到盐湖背盐。那是在草原一场大雨过后,第二天,盐湖在太阳的暴晒下,会结起白白的一层湖盐,人们要踩着过腰深的淤泥,走到百米外的湖中心将盐背到岸边,一袋盐有100多斤重。

    “人在淤泥中行走已是非常艰难,因此,每背上一袋盐都累得快要虚脱了。”她说每当想起背盐时的情景,直到现在都感到后怕。

    我问她对这些年当知青的苦日子有后悔过吗,她擦拭掉眼角的泪笑着说:“每一个知青都经历了磨难,甚至有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虽吃了很多苦,但内蒙古大草原锻炼了我们,磨炼了我们的意志,教会了我们如何生存。我们是自愿到草原的,在草原的经历是所有知青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三年后为了响应中央的号召大批知青又陆续地回到了原籍,只有很少数的人扎根在了这,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成为真正的内蒙人。

    我无法体会当时她们来到内蒙是怀揣着一份多么强烈的意愿,也不知道她们对于这片土地包含了多少的爱,但这一批又一批的知青在内蒙古的发展史上必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要知道当知青的感受,就要参加到知青的队伍中来”佟小婉一番话后见我对她生了些倾佩之意半开玩笑地说到。

    我说现在当知青可来不及了,但我最起码知道了这内蒙里除了有热情的牧民还有不友好的怪物,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够团结到一块地。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响起了敲打声,我拿出工兵铲做自卫状慢慢摸过去开门,门外除了漆黑一片也无半个人影,只是在这门上挂了个用树枝做的三角形架子,架子中还有着一条黄色的布条,正是风吹着树架击打门板产生的声音让我误认为是有人敲门。

    在我们进屋子前门上是没有任何的挂坠,显然是有人后来偷偷挂了上去,我拿着手电往屋外坠了几十米没有听到任何走路的声响,看来要么是躲了起来要么早就已经逃之夭夭。

    我将书架上系着的黄布条解下,里面居然是用朱砂笔写的符咒,这种符咒既类似于道教的符咒又有不同,上面用的是未知的文字图案,佟小婉说并不是蒙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Copyright ©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