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手心看书 穿越 再生之瓷 再生之瓷_

再生之瓷_(1 / 2)

时间度过中午,微博上一条两张图片的的评论文章突然被一个知名大v转发,然后这条长微博的转发量接连攀升,很快就成了当日热门微博之一。

两张图片一张是豆青葵口碗,另外一张则是一只肩带双耳的嵌花瘦瓶。两张图片都是高清图片,豆青色葵口碗显得晶莹玉润,另外一只瘦瓶虽然也照的漂亮,但是对比太过突出的花色就显得太过跳脱,不够稳重大气。

这章长微博倒是没有直接品头论足的对两个瓷器发表评论,只是平铺直述的讲述上海一个联展上这两件作品正在举行现场投票。一个是无名之辈所做的传统陶瓷,另外一个则是薄有名气的旅居国外陶瓷设计师的获奖作品。

至于这俩作品为什么放在一起投票他倒是没提,只是说道现如今国内的陶瓷设计土不土、洋不洋,为了附和国际潮流,很多设计师现在丢弃传统转而吸收起西方元素。作者说道吸收西方元素并不是不好,可是我们自己的精髓却不能够丢弃。

然后这位就开始叙说,我国陶瓷历史是多么的辉煌灿烂,是整个世界的瓷器之都,只要是有交流的国家地区都从我国进口瓷器。

细数我国生产陶瓷的历史,论器型的种类,论釉色的发展,都曾经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转而又提到先今充斥在陶瓷市场上的全都是来自国外的进口高档瓷器。

我们自己的高档瓷器哪里去了?

作者哀叹,现如今坚持学习和制作传统陶瓷的人越来越少,连参加比赛获奖也多是非传统陶瓷。是否传统陶瓷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少?

最后作者建议,更多的人来加入到保护传统陶瓷的行业当中来。

那转发的大v则评论说道,现在陶瓷行业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才能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连自己老祖宗的东西都吃不透,就去兼容并蓄西方艺术。这就跟走都没稳当,就急着要跑,迟早要摔个狠的。

接着也有其他知名博主转发评论并点赞,很快这篇评论文章就蔓延到微信圈里去。

过了1、2个小时之后,另有一名知名博主发布微博。这条微博没有那只瘦瓶,单只是豆青色葵口碗,这名博主还给这只葵口碗起了名字,叫做《春江水暖》,取自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他说这只葵口碗绿意喜人,看着就让人想起了春暖花开时节,绿意浓浓的江水。他说他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过这么诗情画意的陶瓷作品了。

这名博主是收藏圈子里边的一位,很快他的微博就引起关注他的微博好友的好奇。

这些人个个都能吟诵两句诗词,然后发布一两张传统陶瓷的照片,就跟赛事会一样这帮子就开始连图带诗转发。

等到这个圈子里的人越来越热闹的时候,最初的博主说道那《春江水暖》并不是老物件,而是新作品。

这就引起了这个圈子里的一阵震动,那些老的陶瓷艺术大家的作品风格他们都了解,而新出现的这葵口碗风格却是他们没有见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Copyright ©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 XML地图